
天舟五号,是我国首艘货运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后续任务由它来完成。4月27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即进入预定轨道,这意味着我国已成功实现了货运化的快速发展!根据规划,“天舟”号货运飞船计划于2022年与空间站在轨建设达成运营目标。此次发射采用全新的组合体构型,与此前发射的货运飞船相比更加灵活多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表示:这次发射是天舟五号首次对接,主要在轨测试补给货物。空间站建成后将承担更多运输和空间站运营任务。天舟五号货船预计最多可运载50吨货物并在轨实现1天多次往返运输,实现中国空间站货物在舱内快速装卸、高效运输。

突破核心技术
天舟五号与以往的货运飞船相比,在功能上有很大突破。首次实现了舱载物品运送能力大幅提升,最大装载能力达到了4吨。与之前相比,天舟五号在尺寸上缩小了近一半,重量也减轻了三分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进行的天舟五号测试物资与空间实验室对接工作将以无人化的形式进行,不仅可以实现一天多次往返运输,还可以为空间实验室提供补给保证。
搭载物资种类丰富
“天舟”号此次搭载了食品、能源、仪器设备、科研样品、备份物资等多种物品,在货运飞船上同时搭载了5种不同种类的舱外实验设备。本次货运飞船采用3台发动机并行工作,相比货运飞船搭载的燃料消耗速率提高了约5倍。为了确保实验物资安全到达空间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种货物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的特性。此次航天员手持“太空秤”上,就携带了多种实验用品、食品以及常用药物等物资。返回舱在返回地球时还将继续携带大量物资返回地面。
运载能力大幅提升
“我的工作就是在货运飞船上完成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五号研制项目总设计师李宏光表示,天舟五号的运载能力比天舟一号提升了一倍,“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运载能力将比天舟一号提升3倍,将达到货运飞船史上最大运载能力。”天舟五号为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执行神舟载人飞行任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天舟五号具有与神舟载人飞船同等的运载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航天员太空生活所需。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所需的核心舱、实验舱和货物贮箱均由天舟五号运送至太空。此次天舟五号还将为我国在轨运营的天舟一号火星探测器运送物资和在轨维修设备等。它不仅是“空间站之母”将在轨长期停留的重要保障,也将为我国未来空间站在轨运营积累丰富经验。
与天舟一号相比有何不同?
天舟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第一艘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艘采用分体式整体推进的货运飞船,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其推进剂在轨加注能力可达6次/天,比此前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多1次,这也是未来空间站货运飞船的发展趋势,也会使我国空间站在轨建设任务进一步成熟。天舟一号在设计之初便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比如为适应大推力火箭研制需要,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增加了燃料贮箱供推进剂加注,减少了推进剂加油量;改进了推进系统的整体布局设计,降低了整体成本……此次货运飞船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多功能、多用途。在天舟一号任务中,搭载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中所使用的运载火箭——长征七号 B遥五火箭及后续发射任务中使用、即将交付并已完成总装工作及加注工作的神舟十一号实验舱等关键设备。天舟五号任务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许多功能和新设备。
未来我国空间站建设如何开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4月27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表示:目前,中国空间站计划分为三步走:一是2030年前后建成;二是2035年前后建成;三是2050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空间站建造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空间站核心舱到服务舱、第二阶段为核心舱到推进舱,从载人、货运、科研到载人飞行都要完成,其中核心舱到服务舱需要进行2次对接;第二阶段为3个月左右的飞行之后将核心舱与服务舱对接完成。天舟五号搭载约50吨货物用于往返运输、科学实验和货物卸载等活动均不会对空间站整体功能产生影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o4.xyz/1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