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焦点|改革育才模式、支持用人单位、鼓励创新创业,解就业难题需合力“推一把”老婆广州出差,发来她和广州塔的照片,我这是被绿得透透的啊!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昨天,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更是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当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为青年就业“推一把”,完善灵活就业保障措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稳就业、保民生”的裉节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全国两会·焦点|改革育才模式、支持用人单位、鼓励创新创业,解就业难题需合力“推一把”老婆广州出差,发来她和广州塔的照片,我这是被绿得透透的啊!

图说:线下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与招聘单位面对面的机会。图为2023年10月16日,由团中央主办的“千校万岗”2024届首场线下招聘会暨“大学生就业引航活动季”启动活动在上海举办 陶磊 摄

高校培养 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就业市场大军中最重要的一个群体。据教育部统计,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稳就业的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表示,华东师大作为985高校,这几年就业情况较好。但是整体而言,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挑战很大。

“我认为,高校要以短期、中期和长期培养的不同方式来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要从源头上把培养学生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地对接起来。”梅兵认为,职业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把专业直接设在工种上、操作上、流水线上。但一般综合性的高校专业则不可能完全对口具体岗位,也不应该完全对口。因为人才培养有一个周期,如果现在完全对口,等到学生毕业后,产业需求可能发生变化,造成毕业生和市场需求脱节。

她认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键是对学科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就“长线”而言,一方面要超前布局。上海现在有一些战略性的重点行业,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在沪高校要对此有长远性布局,对应地进行学科专业设置。“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变革,让我们高校教育者更要思考如何应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梅兵介绍,华东师大去年已推出“数智跃升计划”,探索运用AI来辅助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还尝试对传统专业改造升级。

其次是“联动中期”,即通过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来影响专业学科的设置。若某个专业今年就业情况不好,就要分析原因,明年在招生方面有所调整,有增有减。有的专业本身没问题,通过对比发现其他学校同样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很好,说明不是专业设置不对,学校要反思专业培养的内在问题。

此外,还有一种是短期培养。比如,2024年发现明年或者近期某个行业大量缺人,怎么办?此前并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这就需要及时给学生弥补就业需要的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微专业、双专业、辅修专业等方式快速反应、拾遗。

“对高校来说,就业工作既是难事也是大事。”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坦言,虽然应用技术大学因为学科和产业结合较紧密,这几年就业情况总体较好,但还是有压力。对每个高校来说,都会努力把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做好,但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落在“发展”和“改革”上。一方面国家不断在发展,需要更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应该不断突破改革,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根本之策。

“如今技术发展飞快,高校如果不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不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不能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也不能适应教育强国建设的需求。”汪小帆说,就业市场上,除了高校就业难,企业也存在招工难。无论政府还是高校,都要做好精准服务和对接,要一年比一年做得更好,让企业更容易招到合适的学生。

对于少数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工作,也要充分关注。高校要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做好一对一帮扶,他们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往往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这几年,高校本身也在不断挖掘潜力,比如不少高校都设置了科研助理等一些新岗位。总之,就业工作还是要多管齐下,各方齐心协力才能做好。”汪小帆说。

市场主体 种好民营经济“梧桐树”

民营经济是解决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曾经提到,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稳就业、保民生,很重要的举措之一在于持续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告诉记者,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就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民营企业融资支持等民营企业关切的问题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措施,多方面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他认为,要进一步稳就业、保民生,仍需在继续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继续打好一系列“组合拳”。

张毅举例说,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给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和机会就很重要。不少国有企业有认识误区,觉得跟民营企业打交道,容易增加风险,这无形中剥夺了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这些国有企业需要转变观念,走出认知误区。不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应给予平等市场机会。”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20年以来,上海连续成功举办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已成为创新创业的青年人跨界交流、思想碰撞、带动创业、推动科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要发挥各部门的组织优势,营造创业氛围,推动上海创新生态的发展,打造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鼓励更多想要创业的年轻人试一试、闯一闯。”张毅说。

创新创业 灵活就业需更多保障

“这几年两会上,我一直在呼吁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灵活就业政策的建议,接纳年轻人自由创新、不拘一格的就业形式和理念,认可灵活就业新职业形式,为他们提供更多保障。”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说,让他欣慰的是,他的建议提交后,国家人社局非常重视,派人和他沟通,一些建议已经落地。去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中,设立专章细化灵活就业人员保障。但在朱建弟看来,灵活就业要深入人心,仍面临压力和挑战。

首先,从青年的角度而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要过分追求热门行业、高薪职业,而是要做好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同时,要注重积累实际经验,通过实习、兼职等了解社会职场环境,丰富自己的简历,适应未来的职场。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其次,从就业市场而言,企业应该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灵活就业岗位,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不断拓宽灵活就业发展的渠道。政府则应给予企业税收减免、担保贷款贴息及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者的权益保障。

创业是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就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汪胜洋坦言,“现在国内学生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美国曾占到5%,我们1%不到,所以空间很大。”

“任何时代都会英雄辈出,科创的年代当然会有科创的英雄,而且主角一定是年轻人。”汪胜洋认为,国家的未来很大部分要靠科技创新,不能被别人“卡脖子”。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创业的本质是创新。一定要激发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热情,鼓励他们千万不要怕失败。在成功之前,走哪条道路踩哪块石头都是未知的。但如果不去走,就永远不会成功。好在年轻是最大的资本,输了可以从头再来。

他表示,不仅要鼓励,更要奖励年轻人创新创业,给予他们更多实质性支持。“我曾经作为上海文创办的专家支持过米哈游。当时的米哈游还名不见经传,来申请政府文创资金,所有的专家都投了赞成票。”汪胜洋回忆,“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就是把年轻人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当年轻人作为时代的先锋愿意挑起重担时,中国的未来可期。”

新民晚报记者 宋宁华 特派记者 屠瑜 陈佳琳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o4.xyz/4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