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牛津博士戴伟通过短视频做科普,你还见过哪些有效的科普形式(戴伟 b money)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记得很多年前,看到了知乎上的一个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中学生把鸡蛋打在杯子里,在保鲜膜里孵出了小鸡」?

如何看待牛津博士戴伟通过短视频做科普,你还见过哪些有效的科普形式(戴伟 b money)

一时兴趣使然,就想写一个回答,我看了当时下面的回答,有觉得可以塑料膜孵小鸡的,有觉得不行的,大多数人都是从理论上说说自己的看法,最多也就搬出各种文献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

虽然我觉得像写论文一样,搬出各种文献来论证某件事的可行性是没问题的,也基本上可以说服读者相信你说的话了。但我觉得总差点意思,是不是做一个实验更能说明问题。

毕竟你把实验做出来了,还能用视频拍出来给大家看,甚至连文献都不用,就能让屏幕前的各位心服口服。而且通过视频展现实验的方式,甚至都可以说服那些不懂这个专业的人,因为视频足够直观。

于是乎,我就做了一个实验。因为当时还在读研究生,就在实验室,可以接触到无菌操作台和一些其他实验设备、材料、试剂等。我读的是动物营养专业,所以买种鸡蛋也特别方便,当然,买鸡蛋的钱是自己掏腰包的,并没有用实验室的。

如何看待牛津博士戴伟通过短视频做科普,你还见过哪些有效的科普形式(戴伟 b money)

然后就做了实验,并且把实验过程拍照记录了下来。遗憾的是,并没有拍视频……

如何看待牛津博士戴伟通过短视频做科普,你还见过哪些有效的科普形式(戴伟 b money)

虽然我的实验失败了,但这个回答依旧很快冲到了154个回答的最前面。我失败的原因不是理论上塑料膜孵小鸡不可行,而是当时自己的技术问题。后面有更厉害的同学写了一个3000多赞的回答,当然也是做实验的,之所以更多赞,是因为他的实验做得更好,快孵出小鸡了。后来,甚至中国科普博览都找了一个专家专门做了一个实验,拍成视频。

只能说这个问题真的很好,可以引起大家的兴趣,而且实验看起来很直观,拍成视频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所以你问我怎么看戴伟老师在快手以视觉冲击力很强的化学实验为内容,来做短视频给大家科普的,当然双手赞成。

一般来说,化学变化会有分子间原子和电子的转移,而这种过程中因为能量的变化,会有发光、发热、吸热等现象。有些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比较大,发光、发热、吸热等现象就会比较明显,并且在视觉层面上,更有可能让人感觉到比较强的冲击力

而强的视觉冲击力则会让人印象深刻,看到这样的化学实验更有可能被大家记住其中的化学知识,甚至转变为自己大脑中的常识,因为人本身就是一种视觉动物。如果给人选择看同一个内容的视频文件和音频文件,我相信大多数人一定会选择看视频,而不是去听。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播客没视频火的原因。人的五官中,感受外在世界用得最多的器官就是眼睛,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口,也是大脑接受信息的USB口。

我们的大脑喜欢视频,因为它被设计成能比一页满是文字的页面更好地保存视觉内容。根据研究,一般观众在看视频的时候能记住95% 的信息,而在看书的时候只能记住10%。

http://www.sheffieldav.com/production/5-reasons-we-love-video-marketing-and-you-should-too

所以好看的、视觉冲击力强的东西或事情,它能让你的大脑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将这种信息转变为知识,而这就完成了科普的一个过程。

插个题外话,科普的英文就是popular science ,popular 是很关键的,也就是受欢迎的、流行的,而快手这种流量巨大的短视频平台,无疑就是popular的,这也是成功的科普的一个关键。

当然,不只是化学实验的短视频,这种内容形式足够好,而且跟做实验的人也有关系。

首先,戴老师足够权威,曾当过英国埃克塞特(Exeter)大学化学系教学委员会主席,现在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教授,title足够响亮,也足以说明他的科普视频可信度很高。

其次,他的短视频都是以实验为主,化学实验足够直观。我相信每个人童年的时候都幻想过科学家的模样,一定就是拿着各种奇怪颜色液体的瓶,然后捣鼓着,最后一不下心就booom的场景。戴维老师当然不会booom了,真的科学家不会没事就去炸了实验室的。

最后,这是中文原声发音,不用加翻译字幕……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o4.xyz/3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