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地方两会热点话题观察丨激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原标题:2024年地方两会热点话题观察丨激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激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2024年地方两会热点话题观察

春风展长卷,扬鞭策马行。

日前,地方两会相继落下帷幕。每年省级两会的召开,都视作全国两会的序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新趋势、新动态。

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吨半粮”“未来产业”等新词热词频现,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高质量发展。“尔滨”出圈,黑龙江省将文旅经验做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要真正习惯过‘紧日子’,牢记财政的钱是人民的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话让人心生暖意……锚定前进方向,回应民生关切,细节之处彰显着发展的高质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气象。来自各地代表委员的声音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嘹亮号角,向着春天阔步前行。

——编者

新质生产力开辟新赛道

024年地方两会热点话题观察丨激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在山东省日照市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作人员在整车生产线上忙碌。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两会心声】

我深知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当选省人大代表后提出的第一份建议,就是围绕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以我所在的环境监测行业为例,从传统的手工监测到自动化监测,再到智能化、信息化监测,工作效率显著提升,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在日常生活中,排查污染源头曾经是件非常棘手的工作。如今,采用车载式质谱监测系统,智能图谱实时显示污染物是什么、来自哪里。其中应用的技术,曾长期被国外垄断。近年来,企业牵头与相关高校通力合作,成功攻克“卡脖子”技术,对污染源头精准锁定,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广东省人大代表、某科学仪器制造企业负责人 戈燕红

产业是经济之本,科技创新引领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按下“加速键”。2023年9月,习主席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翻阅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亦是“新”风扑面。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图”,正逐步变为可行可为的“施工图”。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力,实施科技创新‘八大行动’,培育创新驱动新引擎,不断向科技创新要发展新动能、要经济贡献力。”陕西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2024年重点工作首位。

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等未来产业,推进福州、厦门、泉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福建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相关内容,助力构筑福建发展的新竞争优势。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少代表委员就此积极建言献策。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张荣旺建议,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特点,推进企业生产运行、工艺质量和管理创新领域数字化赋能。湖北省人大代表、襄阳市科技馆馆长王琰璘说,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也是投入主体。应围绕企业需求、产业发展需求、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需求,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

数字技术,正在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在宁夏中卫市郊区的数据中心机房里,一排排服务器和硬盘记录、运算着2000多公里外的福建厦门,无人驾驶客车实时采集的大量数据。这是“东数西算”工程的典型应用场景。

作为“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宁夏推动“算力中心”升级为“投资中心”“效益中心”。规划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宁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数字的叠加和倍增效应,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以上,推动数字红利惠及全区人民”。

内需回暖释放信心潜力

024年地方两会热点话题观察丨激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2月2日,北京市前门迎新春促消费活动开幕,聚焦“老字号+国潮”文化,打造“文化+”“科技+”新体验。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两会心声】

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和餐饮行业从业者,我有幸见证了我们国家在新消费领域的崛起。新消费不仅彰显一个城市的魅力,更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湖南,特别是长沙,已经培育出一批新消费头部品牌,打造一批新消费示范场景。

如今,我们的餐饮门店全年接待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2019年还代表湘菜走进联合国总部。2023年,我们门店作为电影的取景地之一,承办了这部电影的首映礼。这是“电影+文旅”的一项案例,提高了城市美誉度,促进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为城市带来更多流量。

新消费品牌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在选址、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的全方位支持。在新消费领域,“湘军”品牌已稳居全国前列,彰显着“敢为人先”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大众文化风采。

——湖南省人大代表、某餐饮企业负责人 刘海龙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翻开各地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令人振奋。布局2024年工作,多省份围绕扩投资、促消费着墨颇多,各类专项行动方案纷纷亮相。

这个冬天,以“尔滨”为首,冰雪热在全国不断掀起高潮。作为2023年最热门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写入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黑龙江省两会上,如何让“冷资源”一直“热”下去,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信心比黄金更贵重。”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30年来一直专注冰雪产业和旅游产业设计研究。在他看来,黑龙江冰雪旅游火“出圈”的背后,是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给予人们消费的信心。

黑龙江省政协常委潘洋建议,用走心的公共服务,将流量经济转化为存量经济,城市才能“长红”。“应抓住机会提升城市基建和景区建设‘硬设施’,把握机遇优化旅游业态、消费氛围‘软环境’。这样即使冰雪消融或流量退去,城市也将在下一轮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先机和更充足的底气。”潘洋说。

消费与投资相辅相成,当消费与投资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就能起到1+1>2的积极效应。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投资项目范围作出进一步明确:统筹“铁空水公”全面发力,持续推动交通强省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积极争取国债水利项目。

甘肃省两会上,来自香港、澳门的多名政协委员,表达了投资西部地区的积极意愿。2023年,先后有25批次140余名港澳委员、企业家来到甘肃省考察洽谈,促成20个签约项目。围绕提升招商引资质效,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坚持招商引资同招商选资相结合,引进更多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和项目。

“千万工程”造福万千群众

024年地方两会热点话题观察丨激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寒冬腊月,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的大棚内,不同花期的樱桃树相继开花、结果,村民喜获丰收。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两会心声】

我的家乡莫窝村,是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的一个小村庄。曾经,我们的寨子被层层叠叠的石头围住,也被贫困包裹。

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开始创业之路。走出石头山的女孩重新回到被石头包围的山村,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新农人。创业之初,我主要通过订单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帮村民售卖农特产品。打开销路后,我们成立了集体企业,把西盟民族文化和农特产品结合起来打造特色品牌,帮助优质产品走出佤山。

村民收入增长后,我和村民们一同探索乡村治理之道,组织党员、村民加入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经过我们的努力,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被评为县级“美丽乡村”。

——云南省人大代表、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莫窝村党总支副书记 娜布拉

20年来,浙江的“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探索出一条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成功路径。围绕因地制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各地纷纷拿出良方。

好看能不能当饭吃?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的实践证明,“好看”能给村民带来实打实的好处。“以前自驾到亚龙湾旅游的游客,从博后村村头排到村尾,就是不进村。”列席海南省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博后村党总支书记苏少洪说,“归结原因,就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借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契机,博后村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活动,铺设污水管道、修建水泥路、拆掉围墙和猪圈。进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民宿业发展越来越红火。

“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清洁乡村2000个,建设和美乡村200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海南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具体举措,建设和美乡村“海南样板”。

积极打造“大粮仓”“齐鲁粮仓”“天府粮仓”……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生产,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对此重点布局。

2023年,辽宁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担当,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辽宁省提出继续筑牢粮食安全保障根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责任制,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303万亩以上。

依海而生,因海而兴。在海洋大省广东的“委员通道”上,省政协委员谢萌表示,广东正加快践行大食物观,努力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蓝色粮仓”。结合自身履职及工作经历,谢萌建议支持深远海养殖发展,科技创新推进智能化养殖,通过现代装备与技术的应用,让深海养殖不再“看天吃饭”。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对此,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加强古建筑、古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河南省政协委员李德哲建议,发挥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乡村文化遗产项目、民俗节庆等,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产业,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

民生“礼包”凸显幸福指数

024年地方两会热点话题观察丨激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日前,河北省雄安新区发布促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若干措施,优先配齐服务半径1公里范围内基本保障类商业业态。新华社记者 秦婧 摄

【两会心声】

看病难,一直是卫生系统的热门话题,我们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看病难,难在哪里?我们经过调研发现,不是难在大医院不够大、人才不够多,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不够强、人才匮乏。

2019年,我所在的重庆市江北区人民医院与距离主城区约40公里的复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深度合作。区人民医院派出医护团队,进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开辟转诊绿色通道。

经过几年的运行,合作效果明显。在合作之前,复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一年只有3000人次左右,现在达到了4万人次;以前没有住院病人,现在一年收治病人达到700人次左右。群众在家门口有“医”靠,基层医疗机构也有“医”靠。

——重庆市人大代表、江北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何建国

民生问题始终是各地两会关注的重点。临近春节,地方两会纷纷派发民生“大礼包”。

“民生就在身边,要用心体味和真正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担心、最闹心、最期待的问题。”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引发大批网友讨论。围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多地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硬指标”:

山西省提出,省财政将安排足额资金,办好15件民生实事;上海市明确,今年新增3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7000个社区托育托额;江苏省安排12类55件民生实事,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79万。为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成全省统一就业信息平台,全面启动“智慧就业”系统,推动供需有效对接。吉林省提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0万人,零就业家庭确保动态清零。同时,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

“一老一小”,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各地两会上,教育、养老亦是常见的字眼。“一老”方面,浙江省将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4年新增参保人数2000万人以上。广东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开展“智慧助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一小”方面,河北省提出建设教育强省,开展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安徽省将进一步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1月22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发生山体滑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后召开的云南两会上迅速作出安排——全力做好镇雄“1·22”山体滑坡抢险救援、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积石山县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上下一条心、干群齐努力,加快恢复重建进度,尽快让受灾群众搬进新居。”

024年地方两会热点话题观察丨激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综合各媒体报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o4.xyz/48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