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思想汇报(教师思想汇报2022入党积极分子)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教师思想汇报(教师思想汇报2022入党积极分子)

全文长 6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8 分钟

教师思想汇报(教师思想汇报2022入党积极分子)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该反思点什么?

作者|佚名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师思想汇报(教师思想汇报2022入党积极分子)

课后反思的“五必须”

教学反思能力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该反思点什么呢?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对教师而言,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

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的经验,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

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感到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

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

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

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特别是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课后反思的七条路径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1、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确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核心素养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

所以,核心素养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与物”关系,而是“我与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

3、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

教师思想汇报(教师思想汇报2022入党积极分子)

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

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灌”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5、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火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体验、感悟、创造。

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

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6、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禀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

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

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7、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有的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只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

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

这种“神散形未散”的“伪探究”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那么到底解决了多少“疑难病症”?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呢?

来源:校长教师之家、守望新教育、守望新课程。

如何成为反思型教师?

为何有些教师一辈子没有明显进步?

作者|王殿军

有些教师,工作了三五年就有很大的成长和进步,相反,有些教师工作了一辈子,仍然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这是什么原因呢?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认为,除了有自身起点、个人潜质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因素在于是否善于反思。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师更应该懂得反思、善于反思。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反思?反思型教师应具备哪些特点?一起听一听王殿军怎么说。

我们知道,专业棋手经常要进行“复盘”的工作,这是棋手提高自己水平非常重要的手段。

复盘就是重新思考和推演下过的某盘棋,看看哪步棋的走法有问题,是不是有更好的走法。

这样做有利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克服弱点,从而达到改进和提高水平的目的。

棋手的“复盘”其实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师更应该懂得反思、善于反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新发布的全球性报告《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中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进一步专业化,……反思、研究和创造知识以及新的教学实践应成为教学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反思,是指针对已经发生的教育教学事件或某段教学经历,对照目标和流程进行总结梳理,以发现问题偏差,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有些教师,工作了三五年就有很大的成长和进步,相反,有些教师工作了一辈子,仍然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之所以会有这样显著的差异,除了有自身起点、个人潜质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因素在于是否善于反思。

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再反过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螺旋式上升结构,也只有不断反思、提炼,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成长为名师。

我观察发现,不善于反思的教师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的人,认为自己非常优秀,做得很好,没什么需要改进和反思的;

第二种是对自我要求较低,不求上进,没有远大理想,“及格万岁”,教书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

第三种是认知水平不够高,不懂得该如何反思,总是跳不出自己的逻辑,看上去很努力,却总是找不准努力的方向,所以始终进步不大。

反思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是职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更是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可以说,不愿反思、不善反思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既是一种倡议,更是一种要求。

教师应该如何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对照教育方针找差距。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肩负“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教师应当经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当教师?我要当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要怎样对待学生、对待同事?我能给学生什么?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源动力。

教师在自我反思的时候,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能囿于过去自己的老师教自己以及自己学习的经验,不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而应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与当下的教育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对标,与时俱进,在继承基础上有所摒弃和超越。

只有不断地通过反思提高思想认识,才能做一个既会“教书”又懂“育人”的“四有”好老师。

教师思想汇报(教师思想汇报2022入党积极分子)

第二,对照教育名师找不足。

年轻教师要经常在工作中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与同事讨论交流,以增加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信心,同时给自己找到榜样和目标。

听优秀教师的课,或者观看名师的教学录像,再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际,看看有什么不同,名师的优点在哪里,哪些是值得自己学习的,自己需要如何改进,然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再实践、再提高,这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在清华附中,除了“同伴互助”,还有“师徒结对”等形式,以制度安排的方式促使年轻教师反思,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反思。

教师还要多看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将书本中的理论、方法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读书、学习促进反思,少走弯路。

第三,对照教学目标找问题。

教师应掌握围绕教学展开反思的基本方法,首先要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设计(也即通常说的“备课”)是否科学合理,如新知识的学习如何导入、课堂如何互动、组织组织学生开展哪些探究活动、下课前如何小结提升,等等,课上完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回头看,这样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次,要对教学过程现场生成情况进行反思,因为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不一定符合教师的预设,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如何处理,自己的应对策略是否正确,有没有更好的做法?这些都是需要课后进行反思的。

还有一个做法我认为值得提倡,有些教师自己把平时讲的课录下来,然后再回看,如同照镜子一样,对于课堂上不顺畅、不满意、出问题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看看自己在教学语言、组织活动、点评学生等方面有什么问题,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教师还应该深入研究学情,选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

教师不仅要自己善于反思,还应该指导学生开展学后反思,而不是简单地说:“你好好反思一下。”

学后反思需要进行设计,需要方法指导,它不是课堂小结,也不是课后作业。学后反思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经历,是从知识技能到素养养成的重要学习过程。

要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需要做到“三有”:

一是有动机。

如果一个教师每天都得过且过,从没想过如何进步,仅满足于“不被学生赶下讲台”,那就根本没有反思的动机,成长和进步也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教师要有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有成为优秀教师、名师的愿望,有追求卓越的渴望,有不断前进的目标,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二是有动力。

教师要认识到反思的价值,感受到反思的意义,敢于反思、经常反思、直面问题深刻反思,才能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感受到学生的进步、自己的提高、家长的认可和学校的肯定,感觉到反思有用、有效,对自己有提高,有帮助,这样的反思才有意义。

三是有固化。

教师在反思之后,要把自己的反思写出来,形成文字。

写出来的过程也是系统梳理、二次思考的过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反思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会淡忘。

记录下来经常翻看,提醒自己,才能真正指导自己不断改进,也便于从中找到教科研的课题,从而进一步研究、深化,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从学校层面来讲,不仅应倡导教师反思,还应该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组织安排促进教师、校长、管理干部、教研组等进行反思。

学校应该倡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一种人人善反思的文化氛围,让反思成为学校的文化,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o4.xyz/1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