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教书情结(作者:唐越)(父亲的教书凳阅读)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我的父亲作者:唐越

父亲的教书情结(作者:唐越)(父亲的教书凳阅读)

父亲的教书情结

自从清代光绪年间,我的曾祖父唐学端当私塾先生,后来在惠来县隆江镇创办“学优书屋”。民国初期,二祖伯唐崇盛隆江公立高等小学校任教。至今,我的家族已经有五代人与教师这一职业结下不解之缘,共有教师25人,称得上“书香家”。

父亲唐炳坤,乳名乙,1925年5月出生隆江镇一户书香家庭,1941年8月毕业于韶州师范学校(韶关学院)。曾在惠来县溪西镇新圩小学、鳌江镇山栗小学、隆江镇赤坭山小学、北溪小学、隆江镇小学,南海场中学、隆江中学任教。20108月去世。

父亲的堂兄弟有8人,其中4人从事教书行业,在教育系统中颇有名气的应为四祖叔的儿子唐炳耀。1964年7月,耀叔毕业于广东师院化学系(大学本科),后在汕头金山中学高中化学老师,1973年8月调佛山市第九中、第一中学任教,先后担任佛山市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学会理事长,广东省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学会理事。堂伯唐炳禧任教于隆江中学,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在惠来县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子唐建曾任隆江镇邦山德源小学校长堂伯唐炳堂任教于隆江多所小学,其长孙唐以平(唐德芳),珠海斗门赤坎初级中学校长。

父亲经常说:“老师好比农夫,不同的是农夫耕耘田野,师耕耘的是心灵。”为了教书育人,父亲每天晚上备课、批改作业都是到深夜,遇有疑惑的问题,总是向同事借来教辅书进行翻阅释疑。父亲和祖辈父辈一样,治学严谨学生非常敬畏他。他教出许多出色的学生,有经商独树一帜的老板,也有从政显有名气的官员等等,但父亲从来不上门找他的学生办事,他时常告诫子女:“谋生要靠自己的能力,做人要凭良心”。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和三哥也当上教师。

我初踏上教师的讲台是因为父亲的鼓励,总是说:“教师这个职业迟早会受人尊重,让人羡慕。每天能与单纯可爱的孩子在一起,你会感到工作是多么充实”。在父亲的教导下,我对待工作同样一丝不苟,努力拼搏。如今,我当上小学校长,肩负育人的重要责任。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三哥也退休了我和父亲一样,希望下一代的儿孙能够接过教鞭,传承曾祖父创办“学优书屋”的初心,传承祖教情怀。

父亲的教书情结(作者:唐越)(父亲的教书凳阅读)

父亲的二胡

父亲的二胡老家昏暗阁楼十年了,自从父母亲相继走后,离家远走的我已经把它遗忘。今天,我看着这把有些残破的二胡,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鼻子一酸,勾起我对父亲的怀念。

曾经听母亲说,父亲年轻的时候喜欢乐器,有一定的音乐天赋,最擅长的是二胡,凭借自己兴趣和爱好,经常和学校老师一起合奏。大姐和大哥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喜悦。父亲经常拉起了二胡,古典的乐曲犹如高山流水叮咚作响,给家庭带来无限欢乐二胡寄托着父亲对生活的向往。

那时候父亲26岁,一点都没有为今后的生活发愁,更没有预料到随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不过十二年时间,我大姐及三个哥哥相继来到这个世界上。接连五个孩子,让父亲明显感觉到生活的压力。经历了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生活和精神压力可想而知。父亲曾经计划把我送给一一直没有生育男孩的同事。谈妥了收养的所有条件后,奶奶和叔极力不同意,舍不得我被别人领养。父亲叹了一口气,我也就留了下来。

在家庭生活极端困难情况下,大姐12岁便做起卖零食的小生意,大哥15岁就去当学徒工做家具。现在,我时常感恩大姐和大哥为了弟妹的学业,自己舍弃了上学的理想,小小年纪就出来谋生帮父亲分担家务,真是不容易啊!

后来,家里再添一个小妹妹,全家人虽然高兴,可是父亲的经济压力更大。父亲除了教书,早晚还要到菜园种菜,以补家用。父亲微薄的工资难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心情也越来越差,眉头越皱越深拉二胡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父亲为了养家糊口活想方设法,有时带领全家干起农活,在学校一片荒地上种蔬菜、番薯、瓜果,依靠自己的劳动收获。到了八十年代,我们几个儿女逐渐成家立业,二哥当上了医务人员、三哥和我当上了老师,父亲也到了退休年龄。退休父亲还发挥余热,到二哥所在大南山华侨农场电影院做广告宣传工作。

拥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父亲又拉起了二胡,更喜欢拉“二泉映月”、“出水莲”等乐曲,使我听得如痴如醉。这二胡伴随了父亲的一生,也见证了父亲艰难的岁月。

父亲的教书情结(作者:唐越)(父亲的教书凳阅读)

唐炳坤夫妇照片

父亲与知青之缘

1972年8月,父亲调到惠来县鳌江山栗小学任教,一年刚好乡里来了几位知青,这些知青大都是初中毕业,响应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曾执着地坚信,泥巴中能寻求出人生的理想。

刚开始的时候,知青们充满热情和干劲,他们与父亲利用业余时间为乡里不识字的青年上夜自修课,为乡里做宣传。我父亲比较有文化,也有人情味,又懂知青的心思,下雨天免出工,又在一起煮饭。空闲的时候,父亲就与知青一起唱唱歌,弹琴,拉二胡,在落后乡村寻找生活的乐趣。

可是三两个年头锻炼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知青们看不到回城希望,情绪开始出现低落,父亲总是鼓励他们要耐心,增强他们回到城市去工作的信心。父亲还为一对大龄知青当起红娘,为他们牵针引线,喜结良缘。

1977年恢复高考,这些知识青年7人中有5人考上大学,在父亲年迈之年,他们还专门从大城市跑来看望。虽然几十年过去了,父亲快乐的人生观不断激励着我面对困难,努力工作,培养好自己的子女。

现在我的子女也长大成人,女儿毕业于广东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专业,在广东佛山中信证券公司工作,儿子毕业于深圳大学轨道工程专业,在深圳地铁公司工作,愿家风代代相传

父亲的教书情结(作者:唐越)(父亲的教书凳阅读)

炳坤老师照片

心中的父亲

父亲是一位教师,他对孩子没有那么严厉,总是循循善诱,从不板着脸吵孩子。经济比较紧张的年代,父亲带全家人在学校旁边的一块荒地上种番薯、疏菜、瓜果。他经常说,教给孩子劳动技能比一味要求孩子学习更重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乐观对待生活,让孩子快乐,才是父母应该做的。在父亲的教育下,我们兄弟姐妹六人,都传承了父亲“勤劳朴素、乐观向上、友善诚信、认真工作”的好作风。

父亲的文笔过人,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和毛笔字。小时候,我记得经常有人跑来找父亲写书信、契约、对联、翻译英文。退休后,父亲还为文工团写剧本为电影院写策划书、海报

父亲一生非常俭朴,用自己的言行默默教育着我们。在我读初中的时候,父亲每天早晨6点就叫我起床朗读,然后在我的书桌上放一碗鸡蛋汤,他自己总是舍不得喝。

记得我上初中时,有一次,因为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放学后我在家门外徘徊,情绪低落,父亲在家里看到了,猜到我的心思,二话不说,跟我出来打篮球,到了吃饭的时候,我的愁云一扫而光,第二天又开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和三哥都当上了老师,延续了的教书生涯,二哥当上了医务人员,大哥当上了木匠,改革开放后经营起家具生意。

父亲虽然离世但每逢节假日我们兄弟姐妹有空就聚在一起,不时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父亲永远活在孩子们的心中。

2019年12月5日稿

作者:唐越,清代惠邑庠生唐学端曾孙,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汕头市濠江区双联小学校长

摄影:唐兹成,清代惠邑庠生唐学端曾孙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o4.xyz/3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