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管理圣经”,比西方管理学早两千多年,至今仍有用娱乐圈的“假戏真做”,祸害了多少女明星?(最早的管理出现在什么时候开始)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道德经》可以算是史上最早的管理学圣经,其“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名言,言简意赅,一语道破管理玄机。这里的“小鲜”泛指民众,“烹”就是使命、战略和方法论。

相比之下,西方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学说,与老子的管理思想相近,时间上却晚了2000多年。

如今,管理学已成为一种时髦的显学,渗透在国家治理、公司治理,甚至家庭治理等方方面面。所谓“三人成团”,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团队,团队就需要管理。

那么,《道德经》对现代管理学有何启发呢?

中国最早的“管理圣经”,比西方管理学早两千多年,至今仍有用娱乐圈的“假戏真做”,祸害了多少女明星?(最早的管理出现在什么时候开始)

德鲁克

1

《道德经》几乎所有章节都在谈管理之道,其中第17章讲到了管理的层次、段位,并对管理做出了提纲挈领式的阐述——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意思是说:最好的管理者,民众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管理者,民众亲近他并且赞美他;再次的管理者,民众畏惧他;更次的管理者,民众则轻蔑他、辱骂他。正是因为管理者的诚信不足,民众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管理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在这里,老子将管理者分为四个等级:最好的管理者,只管大政方针,很少插手具体事务,民众甚至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管理者(也算好的),为人随和,所做作为也得到大家的赞同;再次的管理者(已经不算好了,勉强算合格),凭借自己的权威来管理,因此民众都怕他;最差的管理者(不合格),民众不仅藐视他,还在背后辱骂他,他能否管理好大家,可见一斑。

那么,最高级的管理是什么呢?老子说,他很少发号施令,总是善于把握时机,在关键时刻给予引导,因此自己很轻松,就把大家管好了,而大家并不觉得被他管理,反而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2

如何做到如此高明的管理者?《道德经》在不同章节从不同的方面给与了阐述,小编在此将其整理归纳如下:1、不与民争;2、保持谦让;3、提倡淳朴诚信;4、追求公平正义;5、无为。下面分而述之。

1、《道德经》第66章讲:“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思是说:江海之所以能吸引百谷的河流,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就必须用言辞表示谦下,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后面。因此,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人民之上,人民却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人民之前,人民却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他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放在职场中,意思也简单明了。你既然是领导,就不要跟部下争抢功劳,凡事把部下推上去,而把自己隐藏在幕后。部下干出成绩,自然也会算你的功劳,这就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道德经》第68章讲:“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意思是说:善于带兵的将帅,都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别人都表示谦下。这就是不与人争的品德,也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是符合自然的道理。

3

3、《道德经》第65章讲:“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这里的“智”并非智慧的意思,而是指“巧诈”、“花花肠子”,“愚”也不是愚蠢的意思,而是朴实的意思。因此,这段应这样理解: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巧智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之福。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4、《道德经》第77章讲:“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意思是说:自然的规律,不是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就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而且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乍一看,这个说法与现代的管理学相悖。现代管理学主张激励法则,所谓“损不足以奉有余”,毕竟这样才能引进竞争,奖前惩后,可您仔细思量,这只是方法论,管理的最高准则、最终目的肯定是追求公平正义,这也正是老子所说的“损有余而补不足”。

5、《道德经》第57章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意思是说:以无为、清静之道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不扰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就自然淳朴。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o4.xyz/3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