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妈妈上班去
作者:文士
多年前,因工作的原因,我来到了美丽的军垦名城石河子。人们都说,石河子是个适宜养老的地方。当我踏进这片沃土时,也被这里的一切所感染。树多,绿荫成林,有人干脆叫她绿城。文化氛围浓,有艾青诗歌馆,军垦博物馆,周总理纪念碑,还有象征第一代军垦人开荒造田的军垦第一犁。人热情,吃饭喝酒都是让你吃饱喝足才能收手。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乡音特别亲切。走在大街小巷,听到的都是河南话,当地人叫兵团普通话,简称兵普,仿佛置身于河南的家乡。朋友告诉我,这里的河南支边青年特别多,仅1956年就有上万人来到石河子垦区。如今的石河子,不管你是从四川来的,还是从甘肃来的,他们的后代都说的是地道的河南普通话,就连当地的维吾尔族人都说的是河南话。
初开始,我还是一周回一趟乌鲁木齐,后来就两周,有时候是三周才回一趟乌市。这样一来,我远在乌鲁木齐的妈妈就照顾不上了。一次,我回到家和妈妈做工作,说石河子的人都说我们家乡话,就像在老家一样,您干脆跟我一块去石河子算了。也许是我的描绘吸引了妈妈,还是觉得跟着儿子放心的缘故,反正妈妈满口答应了。就这样,我带着妈妈上班去的壮举被热心的网友追捧,一时流传成佳话。
在石河子工作,有时候会工作到很晚,再加之还要经常下团场采访,和妈妈在一起吃午饭和晚饭的时间越来越少。不过,多年来我尽量保持和妈妈一起吃早饭的时间不缺席。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这是妈妈经常念叨的。为了让我吃好早饭,妈妈知道我喜欢吃咸菜,就自己亲手腌制好几样咸菜。每天的一大早,妈妈就起来做早饭,先是熬小米粥,再把馍馍馏上,几样小菜浇上小磨油。坐在餐桌前,那扑鼻的香直往胃里钻,不自觉地就吃多了。
妈妈生在旧社会,苦日子过惯了,最不喜欢的就是我把剩饭倒掉,每次都骂我,好好的菜倒掉多可惜呀。妈妈把做早饭当成她最大的任务,也是她最喜欢的神圣的工作。多少次,我发现妈妈看着我吃早饭的样子,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我问妈妈,吃个饭你笑什么呀。妈妈不作答,只是一个劲儿的笑。慢慢地,我读懂了妈妈笑的含义,那是她为自己的成就而幸福的,发自内心的笑。
有时候,工作起来忘了饭点,也忘了给妈妈去个电话。妈妈辛辛苦苦做的早饭成了摆设,她老人家又不忍心倒掉,只好自己一遍遍地热剩饭吃。有一次,妈妈装作生气的样子说:“ 你不回来吃饭也不打招呼,一大锅稀饭,我喝了一天。”听了这话,我心里一阵阵酸楚,也许妈妈不是真的埋怨,只是想提醒我,也许是妈妈真的心疼那锅稀饭。多少次,我劝妈妈,你不要再吃剩饭了。你老了,身体不如从前,抵抗力差了,吃剩饭会吃出病的。她总是不听,趁我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吃。记得有一天,我回到家,看见妈妈一副没精神的样子。就问:妈你咋了,是不是病了。妈说:没什么,有点拉肚子。后来,我把妈妈送进医院住了几天。住院期间,她老是问花了多少钱,一再说,我病好了,咱回家吧。看着妈妈心疼钱的样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我给妈妈上了一堂生动地现实版的教育课。我说:“妈,如果你把那点剩饭倒掉,也许就值几毛钱,现在一住院花了好几百,你说那个划算。”妈妈自知理亏,有些不耐烦地说:“你白说了,我知道。”从那以后,妈妈学习好了,剩饭基本上不吃了。
妈妈年轻的时候,我爸爸就因公殉职了,是她一个人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她像男人一样挣工分,还要节衣缩食让我吃好穿好,结果烙下一身病。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病也越来越多,前年一年内做过三次手术,大夫说,这样会把元气伤的,你们不要再让老人家干活了。如今的妈妈才七十岁多点,与城里的老太太相比,就像八十多岁。有时候,望着她那憔悴的身影我都在暗暗落泪。
时至今日,年迈的妈妈依然倔强的坚持为我做早饭,怎么劝都不听。邻居的阿姨劝我说,就让你妈做吧,也许这样她会好受些,就当她是锻炼身体吧。作为回报,我也坚持在家里吃早饭。有时候,喝酒喝多了实在是不想吃,可是看看妈妈心疼样子,就当是喝药我也坚持把早饭吃了。
有妈的感觉真好。
作者简介:崔超群,笔名文士,祖籍,河南沈丘,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资深媒体人,曾在新闻媒体工作三十多年,主任记者。组织策划了多起在新疆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摄影作品、书画作品等艺术品的交流、座谈、展览会。现任军垦书院院长。
作者近影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o4.xyz/12493.html